A股总市值超百万亿,为啥你没赚到大钱?
截至3月18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03.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最近的2天看到媒体上类似的新闻标题还是很多的,不少人在看到总市值创历史新高之后的感觉很纠结。一方面看到总市值创下新高,另一方面自己账户里的资产没有新高,有些还出现了严重亏损。也有人会产生疑问,既然市值新高了,为什么指数现在只有3400点,和当年的6124点还有5178点差距这么大呢?
这就牵涉到几个问题,其一是指数的编制原理,其二是市值新高产生的原因。先说指数的编制原理,以上证指数为例,上证综合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符合条件的股票与存托凭证组成样本,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100点为基点。样本空间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ST、*ST证券除外。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总市值/除数 ×100 其中,总市值= ∑(证券价格×发行股本数)。
按照这一指数编制方案,每当有新股上市的时候,会依次进行调整。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 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计入指数的基数以前一天收盘价为基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基期市值会不断增加,新上市的公司后期出现上涨才能对指数形成正向作用,如果新股上市后一段时间仍是高点,后期对指数的拖累作用就会比较大。而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新股上市就是巅峰,虽然一年后股价已经逐渐下跌到基础位置,但是股价由于仍然高估不少,因此对指数的帮助并没有那么大。虽然对指数帮助不大,对总市值的影响却很大,所以会造成市值不断增加而指数没有大涨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有部分大市值公司上市以及部分公司市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2015年6月12日,A股市值创下当时的最高记录,达到70.98万亿元。在那之后股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市值损失很大。但是2015年之后有不少大市值公司上市了,例如2018年6月11日上市的宁德时代,最新的市值是11300亿元以上。还有药明康德是2018年5月8日上市,这家公司的市值也有1700多亿元。除了直接IPO的公司之外,还有借壳上市的。例如恒力石化是2016年借壳冰川橡塑上市的,在借壳上市之前冰川橡塑的市值仅仅40亿元左右,后期因为借壳造成股本大幅度扩张,股价也出现大涨,市值最高峰的时候市值3500亿元以上。现在股价出现大幅度回落,但是市值仍在1100亿元以上。
部分股票的大涨也同样造成市值大幅度增加,例如比亚迪虽然上市在2011年,是在2015年那次高点之前。但是2015年指数高点时期比亚迪的A股部分股本大约是18亿股左右,以当时的最高股价计算的市值大约是1300亿元。而现在比亚迪A股部分的股本没发生什么变化,可是股价已经是385元,最新的市值接近7000亿元。差异更大的还有茅台,2015年指数高点时期茅台股价大约是270元,市值大约是3000亿元左右。而如今的茅台市值超过2万亿,巅峰时期市值更是超过33000亿元。与之类似的还有四大行、长江电力、中国神华、美的集团等等,这些公司累计起来增加A股的总市值达到数十万亿。相比之下很多之前被严重炒高的科技股和绩差股,即便股价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并没有影响到总市值的不断增加。
当然近期股市总市值超过百万亿元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科技股。从去年9月开始到现在,有相当多的资金造成科技股在不断推升,十倍股和连续多个涨停的股票不断出现,虽然指数没有大涨,但是局部牛市的格局非常明显。当前A股行业市值前三的行业是信息技术(19.53%)、工业(18.82%)和金融(17.18%),三者合计占比超55%。其中信息技术(含半导体、软件、AI等)已连续三年位居市值榜首,2023年至2025年占比从16.2%提升至19.5%,年均增速超1个百分点。工业板块(含高端装备、新能源设备、航空航天)市值占比从2020年的15.1%提升至18.8%。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不少人出现眼看股市总市值突破历史新高达到百亿的级别,而自己手中的资产却没有明显的增加,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缩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两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需要改变以往习惯性的蹲守低价股的策略,这些股票往往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无论是业绩暴雷还是退市,相比以前出现的概率都有极大的提升,应该尽量规避。二是改变短线炒股的习惯,一涨就抛一跌就死扛以及频繁换股等策略和现在是市场环境格格不入。如果不能修正很容易造成连续和长期的亏损。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2025-04-06A股总市值超百万亿,为啥你没赚到大钱?